摘要:
生态道德教育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有效路径。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其知识观和教育观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崭新视角。在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道德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建构的;道德教育是互动建构的过程,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意义建构过程,道德教育的实现是双向的。在社会建构主义观照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德育智育化使生态道德的价值教育成为以生态道德知识传授和生态道德认知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的生态道德知识教育,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目标发生偏离、生态道德价值理念的内化和践履难以实现。二是教师单主体使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以单向道德知识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先在经历和经验被忽视。三是高校缺乏沉浸式生态道德教育环境氛围,使隐性教育不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经验感知的内隐学习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场域无法闭环、教育实效受到影响。为此,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提出推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路。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融合,重视大学生对自身所经历生态道德生活场景的认识和感悟,将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生态道德两难问题引入课堂,以回归生态道德价值培育本心,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二是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于民主、平等、协商等公共价值原则展开道德“对话”,使生态道德教育在实现大学生对道德内容从“不知”到“知”的跨越的同时促进其从“知”到“信”的提升。三是注重文化渗透,通过绿色校园建设打造全方位的生态道德育人场域,依托大学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最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一是将“生态道德基因”作为核心内容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各学科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设置,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育课、通识教育课“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二是通过制定并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特聘导师制度等,打造校内外相结合的高素质生态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三是通过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践行生态道德观、赋予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以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将生态道德观念有机融入学校精神文化标识系统、打造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平台等,全方位营造生态道德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