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程序设计(Python)”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
摘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应当契合新农科专业体系需求,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大学程序设计(Python)”为例,探索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如下:重知识、轻思维,缺乏先进性引领和价值塑造;教师和学生角色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不到有效提升;学习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考核标准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学程序设计(Python)”课程取代“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后,从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考核体系3个方面展开教学改革。借助超星MOOC平台和希冀平台,开发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增设专门的“编程思维与方法”章节,训练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优化考核体系,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大学程序设计(Python)”课程构建的“导学—促学—固学”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