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涉及植物生理与病理、土壤、生态等多学科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是经济林本科专业和林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未与教学对象各自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紧密结合,未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差异,缺乏个性化教学环节。二是实践教学仍以栽培环节为重点,对产学研融合重视不够,未密切跟踪产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前沿技术的引入以及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三是实践教学内容侧重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树种和栽培模式,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时长较短,集中安排在冬季休眠期,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呼应。四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未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五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经济林产业缺乏全面认知,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和选课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了基于学生兴趣和不同专业各自特色的“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哲学思考融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念。二是结合经济林专业以及林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各自特色,开展内容各有侧重的差异化实践教学。三是根据经济林的特性以及面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侧重有所不同的情况,设置包括基础性实践模块和拓展性实践模块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块,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四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并针对其在实习过程中常以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式为基准的学习特征,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五是优化实践教学考核,采取撰写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允许学生参与考核评分,使考核过程成为学习过程。六是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合作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栽培模式的先进性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等作为筛选标准,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对接共建模式和基于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联盟的校校合作共建模式。七是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和要求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赢,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意愿等都有所增强,并注重对产业发展等实际问题的思考;同时,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通过实现双赢使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意愿得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