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实效的分析

  • 摘要: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严峻现实,加大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势在必行。咨询服务(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相较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更具有效率高、覆盖面广、能提供独特的实践情境等优势。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模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打开学生的心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育人视域出发,在组织实施与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多个主题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础上,对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实效进行测查与分析,并对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高等农林院校施行的可行性和推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优化高等农林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①在研究方案的设计方面,本研究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众号,按照参与者需具备“自愿参与、渴望获得成长、遵守团体规则、有排除心理障碍的需求”等基本条件,从报名参加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中筛选出4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人际交往问题和压力问题是导致高等农林院校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因素”,围绕“人际交往”主题设置了分别以“羞怯”“人际交往能力”“校园霸凌”“亲密关系”为子主题的4个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围绕“压力”主题设置了分别以“压力调节”“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为子主题的3个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确定了各子主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用的测量表和反馈表;按照“完成团体心理辅导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体验过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有带团经验”选拔条件,确定7名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作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并配备了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进行督导;设计了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明确了各子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规定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实效的测查过程包括入组前的测查(前测)、团辅结束后的测查(后测)、1个月后的随访测查,以及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②在研究数据的测查与分析方面,通过对7个子主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团体成员前测、后测、1个月后随访测查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进行前测后测数据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各子主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均取得显著效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团体成员的羞怯水平有所下降、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在亲密关系体验中的回避水平有所下降、心理压力水平在学习能力下降维度有显著改善、应对方式变得更加积极、心理弹性水平在力量性维度上有所提升;同时,在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实施完成一个月后进行随访发现,团体成员认为所参与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处于中上水平,团辅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达到100%,大多数团体成员表示有所收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严格筛选—科学设计—规范流程”有利于保障朋辈团体心理辅导顺利进行,严格选拔专业素养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带领者有利于提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助人—自助—互助”模式有助于凸显参与成员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针对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面临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体系建设和线上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平台建设缺乏系统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化和理论化过强而专业性较弱,以及学生对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认同度高而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从加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和规范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的培养、完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并加大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加强线上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平台建设等4个方面着眼,进一步探索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实效的路径。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