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基于学科特色和服务行业的维度分析

  • 摘要: 林草学科是林草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托。本研究基于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第二批局重点学科进行终期验收和开展第三批重点学科推荐工作的信息数据,以林草领域8个一级学科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为研究对象,选取林草学科建设的特色与优势、服务国家和林草行业发展两个维度,归纳总结林草学科的建设现状。林学学科加强政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学科分支和范畴正发生变化;林业工程学科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对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学科与现代生物科学、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不断交叉融合;不同培养单位的风景园林学科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生教育整体由学术型转变为专业学位类别,学科发展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生物学学科注重产学研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农林高校生物学学科水平与综合性高校相比仍有差距;生态学学科在注重基础理论创新的同时,推广关键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关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农村和区域发展以及部门协调发展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围绕耕地生产力培育和提升、农业环境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任务开展建设;草学学科定位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在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林草学科的建设经验包括:林草学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含多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内的林草学科体系;立足区域实际,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形成具有林草和生态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传统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注重融合工、农、理、管理等多学科知识,既针对交叉融合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又面向地方和行业的经济社会问题;注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和人才团队,实施科研联袂攻关,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林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服务。但林草学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林草学科基础研究不仅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比国内大农业中的农学、园艺学等学科落后,主要表现在投入不足、整体研究条件有待提升;林草学科研究中跟踪模仿性、同质性研究多,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林草学科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内涵亟需拓展,林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不足,林草学科与植物学、遗传学、材料学、化学和信息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增长点有待培育;林草学科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学林不入林”现象较突出。提出林草学科的发展建议:适应发展形势,更新林草学科教育理念;突出优势特色,优化林草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培养举措,强化林草学科人才培养保障;促进交叉融合,培育林草学科新的增长点。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