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对国内外有关留学归国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留学归国人员(教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农林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农林高校海归教师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面向农林类高校114名海归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从总体上看,留学归国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并呈现农林类高校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归国动机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按照调查对象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归国动机依次为事业发展前景、家庭原因、报效祖国、其他(政策规定、国家资助等)、科研氛围、经济原因,其中位居前3位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4.74%、27.19%和17.54%。二是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大多数留学归国教师能较好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占比例高达77.19%,表示“不能适应”的比例仅为2.63%;同时,影响留学归国教师适应性的环境因素依次为高校管理机制(39.47%)、科研氛围(33.33%)、制度差异(16.67%)、研究机制和经费(6.14%)、文化差异(2.63%)、生活差异(1.75%)。三是在个体职业发展方面,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对工作单位“满意”、对个人职业愿景“有信心”;同时,职业发展压力的来源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学术发展、项目申报、绩效考核、科研经费、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针对调研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从以下2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农林高校留学归国教师工作满意度。一是通过构建旨在强化政治引领、创业教育和生活服务的社会支持制度体系,出台全国性、地方性或行业性优惠政策以完善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加大专项经费资助力度,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完善社会支持维度上的“大”制度。二是通过实施“1+1”留学归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采取多种聘任形式、营建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制定成果替代制度和设置学术缓冲期或适应期、畅通参与高校管理工作的路径等,理顺高校支持维度上的“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