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森林康养管理"是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的新兴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以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实践技能的森林康养管理人才为目标。根据"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结果以及面向教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发现该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尚无专用教材且缺乏完整统一的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间缺乏相互支撑和有效融合、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够、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脱节、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不足、课程考评方式传统且单一等。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对"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归纳整理课程相关题材,建成一套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资料。二是加强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且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四是立足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五是从完善内容、丰富环节、改进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多方式多途径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六是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改善课程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七是分别进行理论教学内容考核与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构建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的课程考核内容体系,实施多元化考核。实践证明,"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化了相关学科间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