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开展生态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摘要: 生态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劳动教育与实践,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掌握生态保护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责任感。农林高校开展生态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劳动教育的最新要求、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和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优势、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生态劳动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农林高校开展生态劳动教育的情况,本研究于2023年6月面向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生态文明认知现状、生态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和生态劳动教育实效性4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劳动教育精细化和精准性不足、生态劳动教育覆盖面有待提升、生态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化。北京林业大学“耕读植绿”劳动育人工作室针对上述问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具体包括:探索林业特色教学形式,强化生态劳动教育精准性;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品牌,拓宽劳动教育“第二课堂”覆盖面;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增强生态劳动教育实效性。经过多方举措,成效显著:打造“通专结合”的劳动课程体系,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创新打造“五育”融通实践教学模式;加强生态劳动文化建设,拓展劳动教育覆盖面与影响力,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