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摘要: “双碳”目标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核心环境战略。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碳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地生态学”课程是生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管理为中心,着重探讨草地对生态平衡和碳储存的影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进“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培养新时代草业科学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传统的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足、教学方法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以及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以“碳”为主线,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理念、适应气候变化、“双碳”目标政策解读等内容与课程各章节内容有机融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二是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式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推进草地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四是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术研究热情明显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进一步提高,有效开拓了专业视野。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