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野外实习是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之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土壤—地质—生态”野外综合实习为例,目前涉农高校野外实习教学面临着实习教学模式单一、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基地匮乏、年轻教师的实习指导经验缺乏、信息化实习教学资源不足、实习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等问题。VR全景影像具有真实性强、安全性高、交互性强、使用便利等特点,应用于野外实习教学具有以下优势:可以提供丰富的实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习参与度,有效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存储和共享,降低实习成本;可以提供实习场地全景影像,缓解实习基地匮乏的压力;可以减轻教师在组织和指导野外实习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存在的风险等压力;可以通过建立VR全景影像资源库,为随时还原和查看野外实习现场场景以及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等情况提供便利;可以为保证突发情况下的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支持等。因此,提出将VR全景影像应用于“土壤—地质—生态”野外综合实习教学,并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①准备工作方面:在VR全景影像的采集环节,确定以选择“典型的地质现象、土壤剖面和生态类型”为原则,以及“撰写脚本、材料准备、规划区域、设备调试、现场拍摄、后期合成”等6个采集步骤;做好全景影像采集前的教学素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设计、教学视频框架结构的搭建和脚本编写以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准备工作;由任课教师全程参与完成全景影像现场采集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视频文字脚本的设计,教学关键环节的讲解和细节操作展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野外观察、资料收集整理、科学探索等方面的问题设置,现场采集任务的协调和录制情况的检查等。在VR全景影像的制作环节,任课教师按照实习体系的“土壤—地质—生态”逻辑结构对影像进行有机融合,剪辑制作成三维全景,并在三维全景中进行讲解路径设计。②教学组织实施方面:利用VR全景影像,通过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激发学生实习兴趣,通过实习前的预览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地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与全景影像场景相结合增强现场实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野外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巩固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实践证明,VR全景影像应用于“土壤—地质—生态”野外综合实习教学达到了一定效果,改变了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观念,提高了野外实习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创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增强了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是VR全景影像对动态物体的展示效果欠佳,需要引入更加有效的技术;二是数据采集及后期处理对软硬件设备要求较高,但投入经费有限,需要高校与相关企业通力协作开发出物美价廉的软硬件技术;三是VR全景影像的应用并不能完全消除野外实习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没有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也难以使学生真正全面认识野外实习的价值和意义,更无法彻底解决经费短缺的问题。因此,VR全景影像的应用必须与传统的实地野外实习相配合,只有通过功能互补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