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源植物学”课程是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基础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致力于系统性、针对性地阐述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资源植物学”课程教材、内容和方法已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深入分析“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的专业认知存在局限性,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学生植物学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全面,课程内容体系与专业实际需求不匹配;三是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专业针对性不强,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四是理论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重塑专业认知,坚定专业信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二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围绕资源植物的识别与利用这一核心,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调整课程内容结构,适当增加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比例,适当增加林业资源植物的内容,强化资源植物调查、评价、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内容,确保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三是及时更新和完善理论教材内容,融入前沿科技和新兴行业相关内容;推进实验课程教材建设,精简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构建全面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了BOPPPS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产化工专业的“资源植物学”课程教学在多个维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