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涉农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能够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求,推动传统农业升级、促进新型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现实中涉农院校大学生回农村就业和创业意愿并不高。如何引导涉农院校大学生主动回村、助力乡村振兴迫切而紧要。加强涉农院校大学生传统农耕文化认同教育,培育农耕文化认同,帮助其树立农耕文化自信,是有效消除大学生对“农”偏见认知的可行之策。农耕文化是人类在农业耕作及其相关领域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精华积累。涉农院校开展农耕文化认同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农耕文化的精神涵养和价值引领,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不仅是专业学习的自然延伸,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提出开展农耕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重视顶层设计,构建农耕文化育人体系;重视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参与生产一线;重视品牌打造,在总结经验模式上下功夫;重视传受机理,在认知过程干预上下功夫。引用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的传播学理论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5个方面综合提升大学生农耕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经过访谈和就业数据统计等多方评估,对比发现参与过农耕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的学生的农业知识技能和对农耕文化的认同度都显著提升,更多毕业生选择了涉农领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