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自然保护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对新型自然保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该专业致力于培养野生动物保护、森林康养、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向的专业人才。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与国家社会需求脱节、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构建了面向新林科的自然保护类专业“二五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确立“双核驱动”分类育人新目标,既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宽广国际视野等学术研究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也培养具有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岗位胜任能力和跨行业融合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强化产教融合,构建“五方协同”育人新路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自然保护地、学校等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共建;坚持互利共赢,推进资源共享;推进政产学研资源一体化,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三是注重链式衔接,搭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联动的“三维融合”特色育人新平台。四是突出要素联动,构建“四个到位”育人保障新机制,确保制度责任、人员配备、经费投入、质量监控到位。自然保护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等成果丰硕,专业建设经验得到广泛推广,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推动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为自然保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从而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