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与真理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更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失范事件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深入探究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现象的特征及现状,本文通过查阅案例曝光公告以及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官方机构的网站,共收集到369件公开曝光的高校师德失范典型案例。收集的信息包括曝光时间、曝光途径、教师类型、违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具体条款以及信息来源等方面。对警示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警示案例占比较大(218件,占比59.08%),而通过其他途径公布的案例较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15年每年集中曝光学术不端行为且批次增多,教育部从2019年起每年曝光2~3批师德失范行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纪委仅有5个省份曝光本省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而各高校尚未主动曝光本校师德失范行为。这反映出我国师德失范违规通报制度尚不完善,高校师德违规行为曝光存在不足。同时,对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文件要求,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师德失范行为包括学术不端、性骚扰和腐败问题。在违反廉洁自律准则的教师中,具有校级、院处级和科级等行政职务人员的占比为51.35%,无行政职务人员占比为48.6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强化学术诚信建设,引导教师潜心科研。高校应完善教师的学术诚信培育机制,通过专题讲座、警示教育、课程辅导等多种形式,筑牢教师群体的学术信仰根基。同时,要持续深入推进“破五唯”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加大性骚扰防治力度。高校应建立正式的反性骚扰规章制度,明确性骚扰的受理部门和处理程序等,强化高校在性骚扰防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三是重视廉政文化建设。高校要将领导干部与普通教师的廉洁文化教育同步纳入教育培训体系,根据不同教师类型分类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