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

  • 摘要: 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发表能力的培育机制,是衔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与科研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纽带。“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科研素养的核心载体,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科技论文写作”和“教学”为主题词,检索范围为1989—2022年,经数据清洗筛选获得有效期刊文献295篇。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反映了科研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现有教学内容多侧重于格式规范与写作技巧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课程内容架构,尤其对科研逻辑与学术写作逻辑的重视不足,制约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基于此,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开设的“草学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教学重基础写作能力培养而轻科学逻辑思维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等问题,提出了课程优化路径。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科学思维培养为导向,强化学术论文写作的逻辑架构训练,培育学生的科学逻辑素养;完善投稿流程系统化解读和指导机制,建立包括审稿流程解析、审稿意见解读和回复策略等维度的针对性指导方案。二是在教学方法方面,灵活运用多样化形式。采用逆向思维策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强化科研写作训练,促进理论认知向学术产出能力转化。这些教学改革举措为系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科研素养提供了参考,有效提升了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

返回文章
返回